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还似洞庭春水色下一句是什么(温庭筠经典十首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16:16:31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他文思敏捷,每次考试,按要求定韵作赋,他只需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练,格调清俊,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1.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刚踏上遥遥路途,就顿生思乡的愁绪。嘹亮的鸡鸣声传来,一钩残月映照着茅草店;木板桥弥漫着夜晚的寒霜,留下一行行早行客人的足迹。

片片飘落的槲叶,落满了荒凉的山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绽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和大雁,在岸边的湖塘里嬉戏徜徉。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早行的景色,首联点题,清晨车马声不断,描写出门在外的人急于赶路的场面;颔联和颈联,描写行人行程艰苦奔波的情景;尾联写作者梦中的家乡,与路上的荒凉景色对比,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首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称赏,尤其是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刻画出六种景物,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备受推崇。苏东坡称这两句为“唐人早行绝唱”。

2.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温庭筠《苏武庙》

苏武曾在汉使面前,激动感慨;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塞外明月高挂,羁留北海,音讯隔断;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了,楼台依旧,而武帝已逝;出使时,戴冠佩剑还是壮年。武帝已葬茂陵,再也见不到他封侯授爵,只能面对秋水,凭吊先皇,哀叹逝去的年华。

苏武是历史上杰出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坚贞不屈。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才返回汉朝。

这首诗苍凉悲壮,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所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的敬意,咏叹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也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这首咏史诗,脍炙人口,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

3.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温庭筠《咸阳值雨》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蒙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汽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

这是温庭筠的一首脸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诗中前两句实写咸阳烟水空蒙的雨景,“万点”和“空蒙”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腾的氛围,创造出迷蒙烟雨的优美意境。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一幅壮阔、清奇的图画,映衬出洞庭湖气蒸波撼、吞天无际的壮观景象。

全诗虚实结合,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蒙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4.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温庭筠《利州南渡》

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曲折的岛岸连接着翠绿的群山。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荫下人群等待船儿归来。

船儿经过沙洲,草丛中的群殴四处惊散,万顷水田上空一只白鹭展翅飞翔。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浩渺的江水,可以忘记世俗的心机。

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诗,描写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表达了诗人淡泊仕途的归隐之心,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颔联借鹭飞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与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的诗句神韵同出。

5.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钧《望江南·梳洗罢》

清晨自愁梦中醒来,梳洗打扮后,登上望江楼,独自依靠栏杆,凝望碧波万项的江流。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她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时光在等待中流逝了,落日的斜晖映着悠悠的江水,江水缓缓流淌,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本词以白描的手法,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刻画出一个倚楼独望、望夫盼归的思妇形象,揭示了她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痛苦心情,情真意切,意犹未尽,表现了词人对不幸妇女的深切同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二句,描述惆怅失望之情,是词家名句。

6.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送人东游》

荒弃的古垒上,黄叶纷纷飘落;您心怀壮志就此告别了久居的城关。汉阳渡口,秋风瑟瑟;待到旭日初升时,您便到了郢门山。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的旧友,等着您的一叶孤舟从天涯归来。不知何时还能再相见?举杯畅饮抚慰离别的伤痛。

这首送别诗,只写送别但是不伤离别。古典诗词鉴赏家赵庆培先生赞赏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诗中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作渲染,紧接着用秋高气爽、旭日初升、滔滔江水,浓墨重彩,营造出一个山高水长、辽阔深远的意境,在依依惜别的情景之中,还隐含着日后重逢的遐想。

7.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

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蓬松的发髻掠过她的脸庞。懒懒地无心去画一画蛾眉,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对着前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身穿崭新的丝绸短衣,那金线绣成的鹤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这首词描写一个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等一系列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幽怨相思。

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以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梳妆后照镜自赏的情态,成双成对的鹧鸪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

这是温庭筠的代表词作,他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8.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烟袅袅,红蜡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在华丽的屋宇里留下凄迷的印记。她蛾眉失色,鬓发凌乱,这漫漫长夜令她无法安睡,只觉得枕被冷若寒霜。

窗外的梧桐树,任凭三更的冷雨淋湿,不顾屋内的她正为离别而心碎。雨点凄凉地敲打着每一片梧桐叶,滴落在寂静的石阶上,直到天明。

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美丽的画堂, 香烟袅袅,红烛滴泪,峨眉失色,鬓云凌乱,透露出女主人公的寂寞之情。下阕从听觉入手,借室内听到的雨声,抒发愁思不断,深夜怀人的苦情。从视觉到听觉,构成一幅浓郁的愁情。

9.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温庭筠《赠少年》

在外漂泊,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作者在秋风萧瑟的时节,诗人与一位少年相遇,瞬息又相别的场面。上片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流露出无限的离愁。下片用韩信的古诗,抒发出自己深沉的豪情壮怀,表达了无限的离恨别情,抒发了深沉的豪情壮怀。

10.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清秋的深夜,竹席冰凉,冰冷的月光洒满床,而我难以入眠,长空澄碧如水,夜晚薄云轻轻地飘荡。

雁声凄厉,已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夜已深,唯有明月仍然高高挂在十二楼上。

这首闺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是通过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楼,这一切景物的描写,表达主人公深深的幽怨,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寂寥情调的秋夜图。

-end-

相关文章
铂金首饰为什么不保值(“如何区别黄金、K金和铂金”)
2025-04-02 01:02:42
水池的下水管为什么会有个弯(存水弯的作用是什么)
2025-04-01 10:44:11
花盆种辣椒为什么不大(花盆种辣椒的正确方法)
2025-04-01 10:00:46
为什么要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原理、形式是什么?)
2025-04-01 08:02:42
为什么床尾不能对柜子(卧室衣柜能不能放在床尾?)
2025-04-01 0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