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仵作是什么意思啊(古代仵作的10个冷知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8 09:10:09    

仵作,即古代法医,在司法体系中负责检验死者尸体以协助查明死因。他们需具备医学知识、洞察力和严谨态度,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线索。现代法医虽名称变更,但职责未变,借助科技手段为案件提供更为可靠证据。

1.清末仵作改称检验吏,北洋政府沿用,19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尸体解剖合法性,标志古代法医与现代法医分界,检验吏通过考试可获从九品或未入流身份,摘掉“贱民”帽子。

2.仵作属贱籍,世袭不能科考。虽元明清时成公务员,考法医书籍非四书五经,但子孙仍禁科考,反映古代对仵作职业的歧视。

3.仵作是古代验尸专家,其手法如观察、解剖、嗅闻和询问等,虽在《洗冤集录》等文献中记载,但已随现代科技如解剖学、化学发展而被淘汰。仵作的社会地位低且责任重,清末检验方法仍沿用宋代,但错漏多。西方法医科学更为科学先进。

4.古代仵作通过红伞验骨、尸斑观察、银牌验毒、烧猪实验等方法,结合醋、葱等简单材料,判断死因和死亡方式,虽方法原始但高效,展现了古代法医的智慧。

5.《洗冤集录》为南宋宋慈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检验有详细记录,贡献于法医学发展;《疑狱集》由五代时和凝父子所著,首次记载“仵作行人”,为研究仵作历史提供重要资料。

6.古代仵作的“百宝箱”装有掘墓工具及抵御尸臭物品如布条、蒜、姜、醋,以应对命案检验需求。

7.仵作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伍作”、“仵作行人”等,直到清代才称为“仵作”。此外,还有“牢隶臣”等称呼,这些人在战国时代普遍存在,从事尸体检验工作。

8.仵作须谨慎处理死者骸骨,遗失或掉落需道歉并做法事,否则遭报复。早年间验尸时亦不可掉落或遗失尸骨,遵循二皮匠理念,确保尸体完整以助投胎转世。

9.古代仵作凭简单工具检验死因,如水滴法测伤口、割喉法辨死因、银钗验毒等,虽原始却对司法正义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古代法医学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10.宋慈(1186-1249),南宋法医学家,开创“法医鉴定学”,被誉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其工作注重实地检验,对后世法医学发展贡献巨大。

相关文章
铂金首饰为什么不保值(“如何区别黄金、K金和铂金”)
2025-04-02 01:02:42
水池的下水管为什么会有个弯(存水弯的作用是什么)
2025-04-01 10:44:11
花盆种辣椒为什么不大(花盆种辣椒的正确方法)
2025-04-01 10:00:46
为什么要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原理、形式是什么?)
2025-04-01 08:02:42
为什么床尾不能对柜子(卧室衣柜能不能放在床尾?)
2025-04-01 0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