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明县是“直隶故地,河北之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9:42:16
东明县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归属河北省管辖。河北省的前身是直隶省,直隶省的前身是直隶。直隶,就是直接隶属的意思,在明朝、清初直隶并不是省级区划名称,而是特指明清中央政府直辖管辖的京师周边的一大片区域。以下是本文对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以及东明县与河北省历史沿革关系所做的一个解析。
(一)关于明清两代直隶省的历史沿革,如下:
①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1420年(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直隶于南京的地区改称南直隶,将直隶于北京的地区称为北直隶。
②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满清入关,改北直隶为直隶。1645年,改南直隶为江南省。1648年,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府。
③1658年,设直隶巡抚,驻大名府,此为直隶建省之始。1660年,直隶巡抚移驻真定。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设直隶总督,驻大名府。1669年(清康熙八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府,此后至晚清的二百四十多年里,保定府一直都是直隶省的省会。
④1901年11月,直隶总督李鸿章病逝,原山东巡抚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1902年,直隶总督衙门迁至天津。

直隶省地图
(二)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的历史背景,如下:
①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月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都北京。
1913年,袁世凯当选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政府。
1914年袁世凯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又称京兆区),京兆地方脱离直隶成为独立的省级行政区。
顺天府,是明清两代设立于京师(今北京)的府制,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但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区由直隶总督衙门和顺天府衙门“双重领导”,大的举措要会衙办理。北京城垣之内,直隶总督无权过问。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造成了国家分裂。1916年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同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袁世凯去世后,中国进入了长达十三年的军阀割据时期,中央政权连续被北洋军阀派系控制。
②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为结束军阀割据局面,统一中国,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正式作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决议;同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后,国共决裂,北伐一度中断。
③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也叛变革命,建立了武汉国民政府;9月,武汉国民政府合并于南京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
④1928年国民革命军统一直隶省,平定天津与北京。北洋奉系军阀张作霖从北京撤往东北,途中被炸死,其子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结束,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三)1928年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的过程,如下:
①6月14日,内政部长薛笃弼在国民政府委员会第72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变更直隶省和京兆区区划的三种方案:
(1)直隶、京兆两省区旧管区域合并为一,改名朔方省或冀北省。
(2)直隶京兆两省区管辖区域仍旧,惟将直隶省改为河朔省,京兆改北平区。
(3)将直隶原有之口北道属十县及旧名永遵属十县,一律划归旧京兆区,改名北平省,除口北道属及永遵属各十县外之旧直隶管辖区域,改名河朔省。

谭延闿
②6月20日,在蒋介石主持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45次会议上,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提议将直隶改名河北,北京改名北平,被采纳。该会议作出如下决议:
一、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
二、以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
三、北京改名为北平。
四、北平、天津设为特别市。

对京兆直隶区名称问题之决议
③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举行了成立仪式,保定籍将军商震出任首位河北省主席。
(四)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的原因。
直隶省为什么要改名为“河北省”?谭延闿提议为什么能够胜出薛笃弼方案而被采纳?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时间、空间、人文三个维度进行解析,如下:
(1)历史因素。在直隶省版图上曾经出现过“河北路”“河北道”等地名。历史上的“河北路”“河北道”的地理区域大致与直隶省管辖区域重合,沿革如下:
①隋朝废除了先前存在近六百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使地方区划体系恢复到了秦朝时的结构。
唐朝延续了隋朝的州县二级制。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唐朝政府将疆域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等因素设置为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山南道等十个“道”,“道”配置相应的监察性官吏以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唐朝的“道”是监察区,不是正式行政区划,“河北道”监察区因辖境在黄河之北而得名。
②宋朝时仍实行州县二级制,同时改“道”为“路”。“路”依然是监察区而非正式行政区划,“路”直辖于中央而级别高于府、州、军、监。
997年(北宋至道三年),宋朝政府将全国划为十五路,始置河北路。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又将河北路分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
③金朝在北宋实行的州县二级制基础上,正式把“路”升级为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制度,“路”为地方一级行政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名称得以延续。
④元朝时撤“路”并“省”,“行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建制被取消,原两“路”所辖大部分区域纳入行中书省管理。
(2)黄河因素。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疆域版图,直隶省也承袭了明朝时北直隶的基本管辖区域。清朝前中期,直隶省境内并没有黄河经过。直隶省与黄河的关系大致如下:
①1492年(明弘治五年),黄河决封丘金龙口,溃仪封黄陵岗,溃水分多股犯运道,决张秋,漕运梗阻。1494年刘大夏根据朝廷的旨意,为了确保漕运,采取“遏制北流”的措施使黄河水南下入淮。经过这次治理,黄河主流复归兰阳、考城、归德、徐州,汇入淮水东流。此后的360多年里黄河不再流经北直隶及直隶省。
②1855年8月1日(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的铜瓦厢决口,流向直隶和山东,由利津入海,原苏北黄河河道断流。从此,黄河开始流经直隶省,直隶省有了黄河。当时黄河从东明县城北部穿过,致使直隶省绝大部份辖地位于黄河以北。
薛笃弼三方案中的“河朔省” 与谭延闿提议中的“河北省”均提到了“河”,显然这里的“河”是指黄河。根据词义,河朔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所以在直隶省更名的过程中黄河因素是河北省得名的第一因素。
(3)河北新区。1913年天津正式成为直隶省省会,省会位于天津河北新区,1928年直隶省更名时,省会仍在天津河北新区。
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于天津推行新政,在海河以北的芦塘洼地建设了天津的新城区,当时称为“大清国天津河北新区”。“河北新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区,同时也初步奠定了天津的现代城市格局。
“河北新区”在当时的历史积淀、地理坐标等因素都不足以深刻影响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这或许这只是难得的机缘巧合吧。
(4)“一统山河”。北洋军阀北京政府在被国民革命军接受前,仍然是国内唯一合法中央政府,北伐成功,中央政权转移至南京国民政府。
对北京和直隶进行更名,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治国方略之一,是对北伐成果的巩固,也是在象征性地表达新旧首都的交替及国家的新统一。
另外,国民革命军对与直隶省交界的河南、山西、山东三省统一的进程如下:
①河南:截止1927年3月仅用10个月时间,国民革命军便从广州打到了武汉、南京和上海,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6月初,武汉方面北伐军与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在郑州、开封会师,河南省完成统一。
②山西:1927年6月初,山西军阀阎锡山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山西全省“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改编,山西省完成统一。
③山东:国民革命军分别于1927年6月和1928年春两次入鲁,最终迫使直鲁联军张宗昌、孙传芳于1928年4月30日撤离济南。5月1日国民革命军进驻济南,山东省完成统一。
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及直隶省的相继统一,也为直隶省更名提供了参考。按照山东省与山西省对应,把直隶省改成与河南省对应的“河北省”,即实现了两“山”、两“河”的统一,有“一统山河”之意。
(五)东明县是“直隶故地,河北之原”
自1235年(元太宗七年)南京路曹州东明县改属大名路起至新中国建立前的700多年里,东明县基本上都在大名府(路)的管辖之下。
明朝永乐初年起,东明县属北直隶大名府;1645年清朝将北直隶改称直隶,东明县属直隶大名府;1658年直隶建制至1928年直隶省更名,东明县一直隶属于直隶省大名府。
北直隶、直隶、直隶省的名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这“三直”时期,东明县均在其管辖之下。所以今天的山东省东明县即是“直隶故地”。
铜瓦厢黄河决口,使东明县城成为直隶省唯一一座位于黄河以南的县城,这奠定了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的地理基础。所以说,东明黄河是直隶省更名的地理因素和原因,因此东明县又是“河北之原”。
(六)1928年以后的东明县与河北省
1928年以后的东明县归属史及东明县与河北省的关系的大致脉络如下:
①1928年直隶省更名河北省后,东明县一直归属河北省。
②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3年1月1日临榆县城沦陷,临榆县成为河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1939年11月27日东明县城沦陷,东明县成为河北省最后一个沦陷的县。东明沦陷标志着河北省全省沦陷。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③1946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9年1月15日,天津被解放军攻克,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取得胜利。至此,河北省全境解放。
④1949年7月25日至27日,华北人民政府在北平召开第三次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华北地区行政区划的决议,决定在冀南、鲁西、豫北的交界地带,设立平原省。
1949年8月20日中共平原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新乡成立,东明县由河北省改属平原省菏泽专署。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东明县从法理上正式脱离河北省,归属于平原省。从此河北省再无黄河以南的县城及辖地,河北省境内也再无黄河。
⑤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建制被撤销,原河北省管辖的冀南五县东明、长垣、濮阳、清丰、南乐并未划回河北省而是划入了河南省,东明县由菏泽专区划归河南省郑州专区。1955年10月,东明县又改属开封专区。
⑥为解决东明县与下游曹县、菏泽的水利纠纷问题,1963年4月东明县由河南省开封专区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67年菏泽专区更名为菏泽地区,东明县归其管辖。2000年6月菏泽地区撤地设市,东明县仍属之。

山东省地图
复归菏泽之后的东明县在山东省和菏泽市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治黄工作,确保了黄河安澜,造福了东明群众,特别是近几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黄河滩区居民大迁建工程,它实现了东明县12万滩区老百姓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东明以来的百年安居梦,对东明县的整体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小结:东明县历史上曾属于北直隶、直隶,又经历了直隶省从建制到更名的完整历史;途径东明县的黄河还是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的地理因素和原因,所以山东省东明县的直隶省与河北省历史沿革关系可以表述为:东明县是“直隶故地,河北之原”。“原”在这里可以有两个理解:第一,东明县的地理坐标位置及经过东明县的黄河是“河北省”名称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东明县“原”先属于河北省。
在此,建议东明县能够建设一个以“直隶”命名的“直隶黄河公园”及同建一座黄河博物馆,开发好黄河资源,讲好黄河故事。同时也欢迎每一位河北籍朋友来东明黄河打卡游玩,共赏河北省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