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蚊香的原理是什么对人有危害吗(电蚊香液有肝毒性不安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2 09:37:46
一、电蚊香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电蚊香发挥作用和几大类成分分不开,分别是活性成分、载体材料、辅助添加剂以及电热元件。
我们先来说说辅助成分:
纸片、液体等载体材料,这些材料的存在方便活性成分发挥作用;
赋予电蚊香宜人气味的香料、防止活性成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分解或变质的稳定剂等添加剂,使得电蚊香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电热元件则负责将电能转化成热能,以便于活性成分挥发。

电蚊香的核心在于其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通常具有强效的杀虫或驱蚊效果。相比于蚊香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通过电来发挥作用,不同的厂家,其成分是略有不同的。
但是,市面上热销的电蚊香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拟除虫菊酯,它不同于电蚊香片的地方就是需要通过插电来发挥作用,并且也省去了一定安全隐患。这属于一种合成化学物质,不仅存在于蚊香中,还常被应用于杀虫剂中,针对苍蝇、蟑螂和跳蚤等生活中常见的“不招人待见”的虫子同样有一定作用。

电蚊香的驱蚊原理主要是通过其中的加热片对除虫菊酯进行蒸发从而起到驱蚊作用的。在特定的温度下使驱蚊药液的有效成分均匀发散的空间内,较长时间的使用可以使得蚊子被除虫菊酯的毒性所控制,从而使得神经被抑制。
神经被抑制,大家可能并不是很能理解,这里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我们日常走路是如何实现的吗?
肌肉发力?骨头支撑?这两点当然少不了!
这其中还有神经的作用,小腿的肌肉群由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控制、大腿前部一般有股神经、后部有坐骨神经以及闭孔神经,只有这些神经功能都正常的时候,我们才能正常行走!

好了,针对神经抑制就说到这里了,我们说回被除虫菊酯的毒性所控制的蚊子;当蚊子的神经被麻痹以后,它的大脑就会昏厥,在意识模糊的状态下都无法保证自身的清醒,所以它暂时无法继续叮咬人类皮肤了。
不过,大家注意,电蚊香对蚊子只是起到一种抑制作用,达到一个稳定的驱蚊效果,但并不能短时间内直接夺走蚊子的性命。“为什么蚊子一直有?”这一问题就有了解释!
然而,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另一个问题:对蚊子来说是产生神经性抑制的,那么对于人类来说,它会不会也带来一些伤害性呢?
二、长期使用电蚊香会带来哪些危害?
大多数人使用电蚊香危害程度都很低,当然,这一前提是大家注意使用细节:注意通风、远离床铺、短时间使用等。

注意通风以及远离床铺这些都容易注意到,今天我们着重讲讲短时间使用这一点,因为很多人将电蚊香通上电之后就不管了,甚至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停,长期如此,真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尤其是哮喘患者、婴幼儿等特殊人群!
1、诱发哮喘
哮喘属于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中的一种,正常情况是不会诱发的,除去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吸入花粉、闻到刺激气味的气体以及遇到冷空气等条件下才易发作。

而根据计算,蚊香片释放的颗粒量(烟尘)相等于燃烧100根左右烟草的量,而这些释放出来的极细颗粒,会跟随着呼出呼进的气体,也就能够短时间内进入并存储在肺里,进一步影响肺泡的扩张,从而导致气短、咳嗽现象的发生,进而引起哮喘的发生。
2、肝毒性
据研究表明,若是长时间接触除虫菊酯可能会导致肝脏的损害,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化学物质会通过皮肤或是呼吸道进入机体内,小部分会通过肝脏代谢掉但某些还是会积累机体中。

而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具有双重血液供应,分别为肝动脉和肝静脉,主掌体循环的重要作用,同时人体摄入的化学物质可通过胃肠道门静脉或体循环这两条通道进入肝脏从而进行转化,久而久之这也就形成了一个中介场所。
大量除虫菊酯——"亲肝毒物"的摄入,多会引起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其细胞结构发生坏死以及变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中毒的说法抛开剂量来谈是不可取的,这些证明了蚊香对于肝脏具备毒性的研究大多是在较高浓度和长时间暴露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中的暴露量还是相对较低,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3、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
头晕是小部分使用电蚊香后的患者存在的烦恼,与平日里的剧烈头痛不同,它带来的是一种昏涨感,主要是因为蚊香中的另一种有毒成分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这种化学物质的释放会干扰神经的传导,从而阻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一旦神经受体没有接收到信号的传导就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现象的发生,也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脑缺氧、思维迟钝、头晕、嗜睡等表现。
不过,问题又来了,电蚊香长期使用会给我们的机体带来一定伤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避免被蚊虫的叮咬,那么当被蚊虫叮咬后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三、被蚊虫叮咬了我们应该这么做!
1、涂抹花露水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的花露水主要以乙醇、香精为主体,同时还辅以小部分的抗氧剂和耐晒的水溶性颜料,呈现出绿色以及黄色色彩,并且其中包含的酒精浓度有75%左右。

通过这些原料可以使得花露水在皮肤周围形成一道汽体状的屏障,这个屏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蚊虫触角的感应器进行干扰,从而减弱了对人体皮肤的感应,进而使人在蚊子面前变成了“隐形人”,就可以达到避免蚊虫叮咬的作用。
同时,其中含有的酒精可以对被叮咬后的皮肤起一个消毒杀菌的作用,避免蚊虫带来的细菌感染以及红肿的继发增大。
2、外涂激素类药物之类
当我们的皮肤被蚊子叮咬后,会短时间内在皮肤表面浮现出红色的小丘疹或者斑丘疹,有时还会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瘙痒现象发生,此时我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进行外涂治疗。它可以通过对炎症细胞的抑制作用而避免细胞进一步的活化和过敏介质的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

如果伴有炎症,而且情况较为炎症,或者出现叮咬的红肿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那么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类的药物。其机理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H1受体,然后使受体与组胺的联系阻断,避免炎症的进一步适当,从而达到抗过敏组织炎症因子进一步扩散的作用。
3、薄荷叶清洗
除了药物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取较为日常的清洗,那就是应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薄荷叶进行清洗,因其是纯天然植物无添加,也不会对伤口进行二次伤害。
主要是因为薄荷叶中含有大量的薄荷醇物质,涂抹之后能使局部皮肤血管进行扩张,从而缓解灼烧疼痛感,同时也能使局部皮肤感到格外的清凉。

薄荷醇物质会对内部神经的刺激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瘙痒症状,有效改善皮肤异样不适的症状,来达到帮助减轻皮肤肿胀的作用。
总而言之,大家记住,面对蚊子我们还有花露水、薄荷水等妙招!
当然,大家更要记住:蚊香液的使用是为了驱除蚊虫的叮咬,不管是任何一种情况下使用的蚊香液都得注意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空间的通风性,才能避免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