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 如坐针毡的成语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08:22:06
如坐针毡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如坐针毡,形容一个人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杜锡,是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晋时候的一个大官,他学识非常渊博,性格很耿直,他在担任太子中舍人这个职位的时候,常常给晋惠帝的儿子愍(mǐn)怀太子谏言。愍怀太子不但不听劝谏,反而对杜锡怀恨在心,有一天,他故意悄悄在杜锡坐的毡垫中放了好多针。杜锡的屁股被扎得直流鲜血。
第二天,愍怀太子故意假惺惺地问杜锡:“杜老师!你昨天屁股上怎么流血了啊?”杜锡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就搪塞他说:“昨天我喝醉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太子说:“你这个人平时喜欢批评别人,自己怎么能做错事呢?”。
【近义词】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反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我的感悟:
作为上位者一定要敢于接纳下属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拥有宽宏大量的心。对于敢直谏的大臣更应该尊重,而不是怀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贤明的君主,只懂得听好话,不会有好的结局。
杜锡是一位忠臣,勇于直谏,为人正直。1是,面对昏君也要讲究方法,要懂得变通圆融。孔子也讲过:政治黑暗,君主昏庸时,就收起锋芒,隐忍等待时机;政治清明,君主贤德,就出来辅佐贤主,造福百姓。这是大智慧,是明哲保身的行为。
